合同签订与文件准备
签订贸易合同:进口商与国外供应商签订详细的贸易合同,明确危险化工品的名称、成分、危险特性、包装形式、数量、价格等具体信息。
准备相关文件:
商业单据:收集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等,这些单据是清关的基础文件,用于说明货物的交易信息和包装情况。
安全文件:准备危险特性说明书、安全数据表(MSDS),准确描述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、危害类别、应急处理措施等。
其他文件:可能还需原产地证书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证明等,根据具体货物和国家要求而定。
提前申报与审核
危险品评估与分类:进口商或其代理人需对进口的危险化工品进行准确的危险品评估,确定其危险类别、UN 编号等,并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分类。
提交申报:在货物到达港口前,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系统进行提前申报,将准备好的文件和申报信息提交给海关1。
海关审核:海关对申报信息和文件进行严格审核,重点审查危险品的归类是否准确、文件是否齐全且符合要求等。若申报信息存在问题,海关将要求补充或修改1。
到港查验
包装查验: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符合相关标准,如联合国包装标准。包装容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、密封性和防护性能,防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、破裂等事故134。
标记唛头查验:核对包装上的危险标志和标签是否清晰准确,是否标明货物的名称、危险类别、联合国编号等信息13。
货物一致性查验:核实货物的实际情况与申报信息是否一致,包括货物的种类、成分、数量等1。
缴纳税费
税费计算:海关根据货物的归类、完税价格等因素,计算进口危险化工品应缴纳的关税、增值税等税费。部分危险品类目可能因环保、安全等因素适用特殊税率1。
税费缴纳:进口商按照海关规定的方式和期限,缴纳相应的税费。可以通过电子支付、银行转账等方式完成缴纳。
放行与后续监管
海关放行:经海关查验无误且进口商缴纳税费后,海关予以放行,进口商可提取货物。
后续监管:海关可能会对进口的危险化工品实施后续监管,检查货物在国内的储存、使用等情况是否符合相关安全和环保要求。